![](/__local/E/03/AE/BFF9666C7D4DFF9ACE8F3CAD4DE_5F8864E7_488DF.jpg?e=.jpg)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王俊芳 通讯员 张川 张祎 彭兴芳)4月30日,我校新能源学院成立大会在南望山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多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李根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长揭建平,校领导黄晓玫、王焰新、王华、刘杰、唐忠阳、李建威、王力哲,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文武,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的专家代表,学校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新能源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
![](/__local/5/A8/6D/1D649A7CF0089A94F7B55FFD3F9_FCCEAD97_3844F.jpg?e=.jpg)
副校长王力哲主持成立大会。
![](/__local/B/4C/DF/1A2325E8B9890EE85BD6E6B5DF8_B11636E5_310D7.jpg?e=.jpg)
副校长李建威宣读《中共华体会平台,华体会(中国)(武汉)委员会关于成立新能源学院的通知》。
![](/__local/4/74/04/21D4D688DEFCE9C489706B04277_D380F1DA_3000A.jpg?e=.jpg)
副校长刘杰宣读新能源学院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
![](/__local/0/63/DC/EDA06A679240290B08A52310EE6_7C4C8A4C_4D36B.jpg?e=.jpg)
新能源学院院长蒋恕从学院建设发展溯源、建设发展现状、建设发展任务和建设发展展望四个方面汇报学院建设方案。他表示,新能源学院是在全球新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双碳战略带来能源结构变革的国际国内局势下成立的新学院,将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发挥地质新能源—地质储能—地热、氢能、太阳能等多能协同勘探、开发与利用的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新能源领域国际学术共同体,建成国际知名的产学研融合的新能源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和创新高地。
![](/__local/8/4E/11/DB9ED974825096BC3F571DF4628_055A9EEF_31183.jpg?e=.jpg)
![](/__local/1/E0/53/894447CEC4C7E8234E67481BC8E_ED8A564A_2E57B.jpg?e=.jpg)
高校代表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许天福教授,合作企业代表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延欣宣读新能源学院成立的贺信。
![](/__local/A/56/25/3AD8F886C47CC750C5882DBB659_1993A7CF_3AFBB.jpg?e=.jpg)
校长王焰新院士以《奋力打造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引擎》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相辅相成,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学校在新能源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中,主动作为,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组建成立新能源学院。他希望,学院要持续强化战略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打造高能级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把新能源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__local/B/DC/26/D069CA3559E371F71A0B8913BE4_86B36590_58FDC.jpg?e=.jpg)
李根生院士、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院士、揭建平副局长为新能源学院揭牌。
据悉,新能源学院是我校于2023年新建的校内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院面向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能源领域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以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本、硕、博”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纽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和领军企业联合共建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合作平台,探索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高校新能源工科建设新模式,目标是成为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引擎。(审稿 尚东光)